苏州经验:如何打好城乡垃圾分类“组合拳” -k8凯发天生赢家2019-11-08 15:33
从2010年提出“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的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到2020年6月1日起将在大市范围内全面执行垃圾分类。经过近十年努力,苏州成功探索出了减量分类的“苏州模式”,形成了农村、城市各具特色的分类布局。 农村:垃圾分类到位没?用“数据”说话 初秋时节,天高云朗,永新村的池水碧波荡漾。这个既具备“高颜值”又有“好气质”的村庄,不仅是“全国文明村”,也被评为“江苏最美乡村”。 作为苏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就地处置工作的首批试点村,永新村做到了全民垃圾分类,告别了村庄混乱、无序的状态,促使改变发生的正是永新村实行的垃圾分类“数据化”精准考核制度…… 分得准不准,看“数据”:永新村实行农村垃圾“四分类”,487户村民的家门口都整齐摆放着灰色、蓝色两只垃圾桶,用于回收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数量较少的可回收物和有毒有害垃圾则被统一置放在村中的垃圾分类亭。其中灰色垃圾桶上还印有每家专属二维码,上门收集的工作人员会针对村民扔的垃圾质量进行扫码评价,有“好、较好、一般、差”4个档位,平台根据评价自动生成对应积分。这相当于为每户村民建立了一套生活垃圾投放档案资料,每天核算。垃圾分类获得的积分,村民用于兑换相应物品,如垃圾袋、肥皂粉、洗碗布、洗衣液等。对于表现优异者,每一季度会由村委会发放一些小奖品进行鼓励。目前,村里的扫码率达到了100%。 垃圾分出量,看“数据”:打开垃圾分类管理平台,家家户户的参与率、投放率、分类情况,以及全村每天、每月的垃圾分出量,都以数据化、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折线图展示着永新村近7天的收集量数据走势,“96kg、94.8kg、97.2kg、143.8kg……”哪天多,哪天少一目了然。源头数据的实时可追溯,使得垃圾分类工作变得更加科学直观,也有助于职能部门精确掌握农户分类情况,针对性地对村民进行指导。 运输规范性,看“数据”:不仅是垃圾桶,分类收集车也通过安装一体机设备实现了实时“联网”。点击任何一辆车,映入眼帘的信息包括车牌号、车辆类型、当前速度、gps状态、当前位置、违规信息等,还能看到车辆在地图上的实时位置,有效对车辆进行管理。 分类减量率,看“数据”:有机垃圾就地处置是垃圾源头减量的主抓手,永新村将六如墩自然村的存量房屋改造建设,打造成日处理能力达500公斤的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实现487户农户全覆盖。当前,永新村处理站日处理量稳定在300公斤左右,最终可分解成90公斤左右有机肥。 近4年来,在永新村等一批试点村的带动下,苏州农村垃圾分类及就地处置模式越走越顺。到十月底,已经实现了对900个行政村,54万多户村民的垃圾分类管理,建成村级以上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113个,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突破90%。 城市:从回收到处置,高科技一路“护送” 如何让垃圾分类持续实行,以精细化管理著称的苏州人,用擅长的高科技手段解决了垃圾分类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数字管理,实现信息增值: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首先是从基础数据和信息的获取入手,将全市生活垃圾产生单位、处置点、收运车辆等摸底调查,再结合一线工作人员处搜集的详细记录,最终形成苏州首个垃圾分类“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苏州垃圾分类管理“智慧之网”的开端,所有信息汇集于此:2091个分类小区、2521处公共机构、551家相关企业、336处农贸市场、322个处置点、130个药品回收点、184辆分类收运车……通过数字化跟踪,为全市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收运车辆建立了数字化档案,通过可视化技术,给出了基础设施最清晰、直观的展示。不仅实现了数据增值,也为职能部门精细查询和后续数据加工提供了便利。 上门回收,方便市民需求:居民“一键预约”精准上门回收服务,这种政企联动的专业化运作,是苏州从2018年下半年起针对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的又一探索。上门回收操作简单,居民在家预约上门回收服务,支付宝搜索“易丢丢”小程序,按流程提示选择好上门地址、明确好上门时间段,社区回收员接单上门,对回收物进行称重,计算价格之后,卖废品所得自动转进居民的支付宝提现账号。除了支付宝提现,居民还可以选择用废品兑换分类币、公益分,再在易丢丢商城购买毛巾、洗发水、卫生纸等实物商品,或者其他公益物品。 仅上线一年,易丢丢的用户数就接近25万,覆盖了苏州相城、高新、园区及姑苏、吴中部分街道,总交易额近100万元,总交易量近70万单,且随着政府的持续推广和用户口碑相传,越来越多的新用户正在加入其中。上门回收极大方便了市民,迎合了市场需求,成为苏州垃圾分类的加分项。上门回收对于垃圾的后期处理也更有利,因为没有与其他垃圾混杂,纸张、玻璃瓶等可回收废品的品质更好,下游收购的价格也变得更高。 全程监管,把关分类品质:为方便市民、游客投放垃圾,苏州在人流量旺的观前街地区试行了56处果壳箱满溢监测点。何为满溢监测点?即在果壳箱上加装监测设备,垃圾满溢或者垃圾燃烧时都会发出警报,保洁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收到报警信息,第一时间处理。后期还将根据垃圾分类满溢监测点的使用效果进行改进并逐步推广。 不仅仅是前端果壳箱有了“智慧”,苏州还为垃圾收运车量身打造一体机监管系统,为垃圾规范收运装上“火眼金睛”。在平台上点击任意车辆,就能实时查询车辆的基本属性和当前状态,掌握车辆的预设路线和行驶轨迹,知晓车辆的违规行为和收集情况。通过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及回看检查,以往收运过程这个“盲区”得以准确掌握。 为了进一步推行分类垃圾就地处置模式,很多小型处置终端都设立在了市区,如何避免扰民就成了管理的关键。臭气被视为重点监管对象,各处置终端分布着“嗅觉”灵敏的异味监测仪器,一旦臭气达到一定程度时会触发报警,立即有各管辖单位前来处理。而视频监控设备的应用,则将各类不规范行为尽收眼底,远程、实时、可视化的24小时监管,大大减少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处理的情况。 在终端处置环节,经过智能化升级改造的地磅设备实时采集清运垃圾量、运输单位、进出场时间、垃圾来源及性质,反映全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增减趋势,为日后垃圾的处理处置提供科学的原始数据。垃圾处置和排放过程中,各类工况数据、环保指标实时反映在系统平台,对超出阈值的指标进行报警,保证处置过程的规范和排放指标的合规,让职能部门随时监督查看,让市民放心。 垃圾分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2020年对苏州来说将是垃圾分类的一个关键节点,农村垃圾分类持续稳定推进,市区垃圾分类小区要达到95%以上,挑战大大的。但早有农村、城市成功的试点经验在前,对于苏州的表现,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