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一体化项目扎堆,信息监管行业迎来新机遇 -k8凯发天生赢家2018-09-04 16:03
据媒体统计数据,2018年上半年,环卫一体化项目落地104个,中标金额超174亿,超1亿的环卫一体化项目达28个。 环卫市场化运营逐步走上正轨后,经过多轮市场化招标的业主单位,普遍意识到项目碎片化的弊端,在新一轮的项目招标中,环卫上下游,包括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垃圾处理以及垃圾分类等整体打包的项目越来越多。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政策的提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为新风口,区域维度上,城区、县、镇、乡村都有项目整合的趋势。 这种环卫一体化模式不仅仅催生了一批中标金额破亿的环卫一体化项目,也给信息化监管行业打开了新的思路。 环卫一体化从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的业务范围看,包括环卫上下游一体化,从前端到后端全流程整合 从地域范围看,包括城市和农村环卫一体化 环卫一体化项目运行中的管理问题 环卫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管理任务加重,管理难度加强。 环卫项目整体打包后,从前端到后端,涉及面更广、工作量更大、任务更加繁重,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精细化管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保洁质量差强人意,民众环保意识淡薄,保洁员年龄偏大等问题,都为管理工作增添了难度。 市场化的背景下,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参与环卫一体化项目运营。企业业务渗透日常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垃圾处理各个环节,企业的参与带来了新的监管和考核难点,政府管理和评价模式也要随之更新。 环卫一体化是项长期工程,一次性投入远远不够,政府要树立远期规划意识。而科学的规划离不开对当前状况的全局把握,对项目运行数据和走势的科学分析,对此政府需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机制。 环卫一体化项目管理对象繁重
农村地区管理任务难度复杂 信息技术为环卫一体化项目管理提供新思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环卫一体化项目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管理平台的建立,环卫运营管理不再是传统的人盯人模式,而是数字化、可定位、可追踪的智慧管理模式。如针对垃圾清运车辆,使用gps实时定位和跟踪,可有效控制垃圾清运车的作业范围、运行路线,对车辆的油耗、效率等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实现区内收集、区外装卸、密闭运输的“直运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减少扰民问题的发生。 管理平台进一步释放了人力物力,实现环卫业务快速指挥调度。管理人员坐镇指挥中心,即可掌握环卫全局进展,实现车辆、人员、设施的实时调度、反馈,充分调用资源,实现环卫作业无断链运行。 环卫数据的智能化统计和分析,实现作业质量科学评价和工作指导。通过实时采集环卫业务中的管理数据,进行智能统计分析,在减少人工统计工作量的基础上,也为管理决策提供了精确的分析结果。 基于一体化业务的全流程监管平台 以温州为例,看环卫一体化监管项目应用 温州市环卫作业一体化终端管控平台,由温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牵头,于2018年7月启动建设。 作为外来人口涌入城市,温州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管理任务日益繁重。环卫处负责道路保洁业务、垃圾收运、餐厨垃圾收运、固废处置、垃圾分类等,涉及保洁面积3900万㎡、作业车辆588辆、公厕1312座、保洁人员6814名。 信息化平台基于温州环卫管理的业务线展开,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覆盖环卫管理上游至下游的全流程监管平台。 首先实现对日常道路保洁、公厕保洁、环卫考核等环卫日常保洁业务的智能化监管,并满足量化作业考核、综合统计分析等决策支撑需求。 其次,实现垃圾、粪便的终端处置和垃圾焚烧厂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全面提高垃圾处置效率。 最后,负责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监督与指导,促进垃圾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并为业务经费的测算提供客观依据,便于决策。 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温州市环卫从前端到终端,实现垃圾产生、清运、处置和作业保洁的全流程在线监管,政府从繁杂的琐事管理中抽身,投入更加科学化、深层次的管理事务中。 信息化技术提供了可定位、可追踪的智慧管理模式 结语 建立环卫一体化监管平台,始终把严考核、严监管贯穿于环卫一体化项目全过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整改或曝光,倒逼农村环卫管理部门严格履行监管责任,倒逼运营公司按照标准实施作业。 推动公司“作业”与政府“管理”自动分离,推动农村环卫工作质量提升,让老百姓享受真正清洁的环境。 |